(资料图)
欧盟新电池法对中国动力(600482)电池企业出口欧洲产生重大影响
8月17日,欧盟官方公示满20天的《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》(下称《新电池法》)将正式生效。根据《新电池法》,自2027年起,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“电池护照”,记录电池的制造商、材料成分、碳足迹、供应链等信息。这将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口欧洲产生重大影响。
在长达3年的立法酝酿中,中国电池企业对欧盟《新电池法》经历了“担忧——参与——接受挑战”的心路历程。尽管如此,业界人士认为,《新电池法》实施后,我国电池企业出口欧洲,至少要跨越三道障碍:一是补足和完善碳足迹声明,二是满足欧盟对电池材料的回收与再生利用要求,三是应对电池护照中信息披露的挑战。
作为向欧洲出口动力电池的大国,中国将如何应对欧洲《新电池法》被多方关注。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,就在不久前,“中国版电池护照”项目已经启动,主要目的是应对出口要求,促进与欧盟的电池贸易。“中国电池护照”将寻求与国际接轨和数据互认。值得注意的是,欧盟新电池法虽已生效,但落地实施起来的难度不小。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中遇到过的难题,欧盟很可能也会遇到,中国经验可能为欧洲提供借鉴。
电池出口迎三大挑战
中国的电池产能占全球电池产能的77%,欧洲是中国锂电池出口的主要市场。欧盟《新电池法》靴子落地,让中国电池企业出口直面三大挑战。
第一个挑战是碳足迹声明。自2024年7月起,出口到欧洲的大部分电池,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和标签。这意味着,电池出口企业要搜集和计算从上游矿产、材料到电
关键词: